用企業家眼光,關注世界企業動態;
用調查者手法,剖析管理經營之道;
用另類寫作風格,給出趨勢建言。
專欄秉承“挑前人沒走過的路”,用胸懷天下的初心,發布最前瞻的觀點,給管理者國際化的視野和前進的動力,助力企業跨越100年。
領教工坊特邀前阿里巴巴B2B總裁衛哲開設專欄,分享他的管理智慧,該文為衛哲專欄第2篇。
上一篇文章,衛哲借用諸葛亮,解剖一個合格的CEO至少該過那些關。這篇文章,衛哲再次帶我們進入中國歷史名著,尋找一個優秀企業家背后的共性。
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作品《水滸傳》、《三國演義》和《西游記》伴隨著我們童年的成長。
一直覺得很好奇,三部巨作中的男一號、CEO:宋江、劉備和唐僧,從他們的學歷、能力來看,都非文武兼備,而是文武都不備的創始人。
他們看似不該獲得成功,但最后為什么都實現了草根逆襲?
就像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云,無論從家庭出身、個人學歷、工作經歷,好像都不具備成為一位優秀企業家的特質,但他也獲得了成功。
他們背后有沒有相似的原理?
一
企業要喊出自己的使命不難,難的是使命是否經得起考驗
隨著年齡增長,工作經歷的豐富,愈來愈體會到宋江、劉備和唐僧,包括馬云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。
一個最重要的原因:他們都用使命來驅動自己的企業,用價值觀來引領自己的團隊。
有意思的是,宋江、劉備和唐僧的使命都可以用四個字來總結。
宋江打著“替天行道”,劉備喊出“光復漢室”,唐僧做的是“西天取經”。
阿里巴巴的使命則是“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”。
一個企業要定出自己的使命,喊出自己的使命并不難,難的是企業的使命是否經得起考驗,尤其在企業生死存亡的時候是否經得起考驗。
唐僧在西天取經的過程中遇到九九八十一難,不僅歷經考驗,期間還有無數次的誘惑可以使他放棄自己的使命。
團隊其實一直看著自己的創始人是否能堅持住自己的使命。
孫悟空、豬八戒一直觀察著唐僧,當唐僧放棄最大的誘惑,毅然離開女兒國之后,唐僧對孫悟空的管理就不再需要緊箍咒了。
當唐僧用緊箍咒管理孫悟空的時候,他只有領導權,沒有領導力。
當企業CEO在管理團隊的時候,你的緊箍咒如果是加薪,晉升,開除等手段,而你只用這些緊箍咒措施來管理團隊時,你也只有領導權,沒有領導力。
當唐僧對孫悟空的管理不再需要緊箍咒的時候,唐僧的領導力就被確立起來了。
二
一個企業有使命驅動,才會不懼九九八十一難,才能修成正果
很多人會問:使命驅動,價值觀引領,是否就意味著我們不再擴大市場份額,不再去做銷售了?
宋江上梁山后,喊出了“替天行道”,但梁山108將還是要去“搶錢”。
宋江時代的“搶錢”行為和晁蓋時代有什么區別?晁蓋任CEO的時候談不上是一個用使命驅動的團隊,最多是一個團伙。因為他們什么人的錢都去搶,什么人都殺。
而宋江上山喊出“替天行道”的使命之后,嚴格區分了什么錢能搶,什么錢不能搶。
比如說只能搶貪腐官員、土豪地主的錢,不再像之前晁蓋領導下的梁山團隊,每個人要血淋淋地交一份投名狀,而為投名狀犧牲的則都是一些無辜的群眾。
所以一個有使命驅動的公司,也需要“搶錢”,做銷售,但是一定要明確什么錢能掙,什么錢不能掙。
這也天天在考驗一個企業能否堅持使命驅動而不是業績驅動。
一個企業有使命驅動,才能凝聚有同樣理想的人才;
一個企業有使命驅動,才能制定出真正可持續的戰略;
一個企業有使命驅動,才會不懼怕九九八十一難,才能修成正果。
『本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』